在流量红利见顶的当下,制造业品牌该如何找到新的营销增长点
2025-11-07(4)次浏览
当公域流量成本持续攀升、用户注意力日益分散,依赖传统广告投放和渠道扩张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。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支柱,正面临 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 的营销困境。但深圳汉联信息的案例给出了破局答案:103 天实现线索量增长 600%、成交率从 11% 跃升至 34%,靠的不是流量堆砌,而是 AI 赋能下的价值重构与效率革命。在流量红利见顶的当下,制造业品牌的新增长密码,藏在从 “流量思维” 到 “价值思维” 的转型中。

一、从 “卖产品” 到 “卖解决方案”
制造业的营销痛点,本质上是 “产品思维” 与 “客户需求” 的脱节。传统模式中,企业聚焦产能与规格,却忽视了客户在供应链中的深层诉求。汉联信息给一纸箱厂案例的转型启示我们,营销增长的第一步,是重新定义自身价值。
某造纸厂摒弃 “卖纸箱” 的单一定位,升级为 “卖包装解决方案 + 数据服务”。通过 “一箱一码” 技术,将耐破指数、防潮性能等技术参数转化为客户可感知的 “供应链安全感”,精准击中下游品牌对包装稳定性、可溯源性的核心需求。这种转型并非简单的概念包装,而是基于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延伸:从前期的定制化方案设计,到中期的物流适配建议,再到后期的使用数据反馈,让产品成为服务的载体。
对于制造业而言,价值重构需要抓住两个关键:一是深入行业场景,挖掘客户未被满足的隐性需求,比如工业设备客户对 “远程运维” 的需求、零部件客户对 “快速补货” 的诉求;二是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语言,把 “耐破≥18kgf/cm²” 这样的专业参数,变成 “叉车碾压不变形” 的场景化表达,让价值感知更直接。
AI 赋能的核心不是替代人,而是让数据成为 “新增长”。制造业企业需要搭建基础数据基建,将 Excel 表格、员工笔记本中的客户信息全部整合到 CRM 系统,通过清洗、打标签形成 360 度客户画像。在此基础上,利用营销自动化工具实现线索分配、内容推送、跟进提醒的全流程自动化,让销售团队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,聚焦高价值的客户沟通与需求挖掘。
二、私域运营与内容 IP 的同时发力
公域流量的不可控性,决定了制造业不能再依赖 “一次性流量转化”。真正可持续的增长,需要搭建属于自己的 “流量蓄水池”,通过私域运营实现客户的长期沉淀与复购,而内容 IP 则是引流与留存的关键桥梁。
汉联信息给某造纸厂打造的 “纸箱实验室” IP,通过叉车碾压、高空抛箱、暴雨淋箱等 15 秒 “暴力测试” 短视频,30 天涨粉 11.2 万,收集询盘 1900 条。这种内容形式既展现了产品的技术优势,又符合短视频平台的传播逻辑,让原本冰冷的工业产品变得生动有趣。在此基础上,企业通过企业微信建立分层社群:高意向客户进入 “VIP 打样群”,48 小时内完成寄样;技术型客户进入 “实验室交流群”;沉默客户则进入 “防潮知识学习群”,通过每日小贴士逐步唤醒。
制造业做私域与内容,要避免陷入 “流量焦虑”。内容创作应聚焦 “专业价值” 与 “场景化表达”,比如机械企业可制作 “设备维护教程”,化工企业可发布 “行业解决方案案例”,通过干货内容建立信任;私域运营则要突出 “精准服务”,基于客户标签提供定制化内容与服务,让私域社群成为客户获取价值的重要渠道,而非单纯的营销广告群。
流量红利的消退,并非制造业营销的终点,而是回归本质的起点。当企业不再执着于争夺短期流量,转而深耕客户价值、激活组织效率、搭建信任阵地,就能找到可持续的增长路径。




137 1448 3631